发表时间: 2024-06-27 07:00
在我国,很多名山都与神仙有关联,要么与佛教,要么与道教,要么其他教派等。以下的名山也不例外。
一、 四川(西武当),湖北武当山——真武大帝
西武当山,又名笔架山,位于四川广元苍溪县内。
武当山,又名太和山、谢罗山、参上山、仙室山,古有“太岳”、“玄岳”、“大岳”之称,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丹江口市境内,中国道教名山。
武当山古建筑群
真武,即元武,“元”通“玄”,故又名玄武。宋真宗赵恒因避所尊圣祖赵玄朗名讳,改玄武为真武,尊为“佑圣帝君”。
真武大帝
关于真武大帝,民间的说法主要有以下几种。
1.太玄:据《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》记,玄武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化身,托生于大罗境上无欲天宫之净乐国净乐宫,乃国王之子,名为太玄。
太上老君
太玄在武当山修炼42年,功成道满,升天成神,被玉皇大帝封为“玄天上帝”等,镇守北方,因此,武当山被道教尊为玄天真武上帝的修炼圣地。
2. 颛顼:真武大帝本为颛顼的辅佐之神玄武,后来接替北方天帝颛顼成为镇守北方的天帝。
颛顼画像
3. 朱棣:明成祖朱棣发动“靖难之变”夺取王位,传说在整个行动中真武曾多次显灵相助,因此朱棣称帝后特加封其为“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”。两者关联,有观点认为,朱棣可能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。
朱棣画像
4. 少典:有说法认为炎黄的父亲少典是真武大帝的原型。史料记载,炎黄的父亲是少典。而在民间传说中,真武大帝是盘古之子,生有炎黄二帝。
少典画像
二、 江西龙虎山——张天师
龙虎山,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20公里处,其中天门山最高,海拔1300米。道教名山。山名由来《龙虎山志》载云:“山本名云锦山,第一代天师于此炼九天神丹,丹成而龙虎见,因以山名。”
龙虎山
张道陵是道教的创始人,东汉中叶,他在龙虎山创立了天师道。龙虎山原名云锦山,传说张道陵在此炼丹时,“丹成而龙虎见”,因此得名龙虎山。
张道陵在龙虎山炼丹修道、授徒治病,历时30多年。他的后代世袭天师之位,在龙虎山居住和传道。龙虎山成为了天师道的祖庭和道教的重要圣地之一。
正一观
至今,龙虎山还保存着许多与张道陵和天师道相关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,如炼丹池、飞升台、天师草堂等。
三、 四川鹤鸣山——张天师
跟张天师有关联的名山,还有四川鹤鸣山,张天师曾在此隐居。
鹤鸣山
四川鹤鸣山位于四川省都成都市大邑县境内,山形酷似一只引颈长鸣的仙鹤,有身,有颈,有头,有翼,有尾,所以人们管它叫鹤鸣山,又名“鹄鸣山”。
鹤鸣山
张天师原名张道陵,他是东汉道教“五斗米道”(即“正一盟威道”,简称“正一道”)创始人。
张道陵画像
张道陵(公元34年—公元156年),原名张陵,字辅汉,沛国丰邑(今江苏丰县)人。他在历史上的记载最早出现在陈寿的《三国志·张鲁传》中,书中记载张道陵客居蜀中,在鹄鸣山学道,造道书迷惑百姓,因教众交五斗米而被称为“米贼”。后世史书如《后汉书》也延续这一说法。
相传汉顺帝汉安元年(142)正月十五日,太上老君降临蜀地,传授张道陵“正一盟威之道”,嘱其扫除妖魔,救护生民。张道陵就此创立了道教,尊老子为教祖,以“道”为最高信仰。
张天师神像
魏晋时期,张道陵的记载开始带有一些神话色彩,葛洪《神仙传》记载,张道陵原为太学学生,晚年追求长生之道,十年学有所成,在鹤鸣山隐居时得老君亲授,修行精进,降妖除魔,治病救人,造福蜀地百姓。
他创立道教传道的过程,不仅在引导整合民众的精神信仰中发挥了作用,也对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影响。在古代端午节前后,人们会在家门口或厅堂中挂张天师(张道陵)画像或摆上他的塑像,避邪除灾,保佑家宅平安。
天师 殿
天宝七年(公元748年),唐玄宗赠后汉天师张道陵为“太师”。中和四年(公元884年),唐僖宗封张道陵为“三天扶教大法司”。熙宁年间,宋神宗加号张道陵为“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司”,元成宗孛儿只斤·铁穆耳加封张道陵为“正一沖玄神化静应显祐真君”。